九爱明星网
名人
  • 名人
  • 其他
网站首页 演艺明星行业名人科学名人体育名人商业名人简历模板合同协议 更多
首页 科学名人物理
全部 科研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农学自然院士工程 更多
  • 格里马尔迪(物理学家)

    格里马尔迪(Grimaldi,Francesco Maria),1618年4月2日生于波洛尼亚,意大利物理学家。英国小丑之父,1663年12月28日卒于波洛尼亚。

    详情
  • 张家骅(物理学家)

    张家骅,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放射性同位素应用领域创始人之一。开办训练班,著书立说,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学员,成为各地早期原子能和平利用事业的骨干力量。领导开展同位素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同位素仪表的研制。长期致力于钍基核燃料循环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利用原子能和钍基核燃料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同名的还有一位西南大学教授和一位摄影家。

    详情
  • 张翔(校长)

    张翔(1963年12月-),出生于中国南京市,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光电学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大学校长。其研究主要集中于纳米科学技术、材料物理等领域,积极参与和推动中国高校、科研院所与国际交流和合作,为中国的科技和教育发展做贡献。

    详情
  • 詹姆斯·瓦特(历史)

    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1736年1月19日-1819年8月19日),出生于苏格兰的格里诺克,英国著名发明家,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工业革命时的重要人物。他改良了蒸汽机,发明了气压表、汽动锤,开辟了人类利用能源的新时代,后人为了纪念他,把功率的单位定为“瓦特”。

    详情
  • 王迅(物理学家)

    表面物理、半导体物理学家。1934年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无锡。 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60年该系研究生毕业。复旦大学教授。

    详情
  • 阿普尔顿(物理学家)

    英国物理学家。1892年9月6日生于英国布莱德福,1965年4月21日卒于爱丁堡。1913年取得剑桥大学学位,1924年后,先后在伦敦大学、剑桥大学任教。

    详情
  • 约翰尼斯·里德伯

    约翰尼斯·里德伯,瑞典物理学家,发现了光谱学中的里德伯公式。

    详情
  • 萧健(物理学家)

      萧健,宇宙线物理学家和高能物理学家。主持我国高山宇宙线观测站的建立,是我国宇宙线物理的创始人之一。在国内首先将现代数理统计和计算机技术引入高能物理实验,为在线数据获取和离线分析打下基础。勤奋治学、诲人不倦,为实验物理培养了一大批科学研究人才。

    详情
  • 约翰内斯·格奥尔格·贝德诺尔茨

    约翰内斯·格奥尔格·贝德诺尔茨(Johannes Georg Bednorz,1950年5月16日-),德国物理学家,因在发现陶瓷材料中的超导电性(高温超导)所作的重大突破,与卡尔·亚历山大·米勒共同获得198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详情
  • 维维亚尼(数学家)

    维维亚尼(Vincenzo Viviani 1622~1703),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学生。1622年4月5日生于佛罗伦萨,1703年9月22日卒于佛罗伦萨。

    详情
  • 约翰·雅各布·巴耳末

    约翰·雅各布·巴耳末(Johann Jakob Balmer,1825年5月1日-1898年3月12日),出生于瑞士洛桑,毕业于巴塞尔大学,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建立了氢原子光谱波长的经验公式-巴耳末公式,对原子光谱理论和量子物理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作有《投影几何学教程》。</span>

    详情
  • 涂羽卿

    涂羽卿(1895年-1975年9月11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学者、物理学家。其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倡导人之一,积极参加教会的“三自爱国”运动,响应抗美援朝。1975年9月11日,涂羽卿去世。<br>

    详情
  • 叶飞(教授)

    叶飞,男,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1997年获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学士学位,2003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历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等职,研究领域为规范场理论在高温超导中的应用、数值方法在磁性和强关联电子系统中的应用,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拓扑绝缘体。

    详情
  • 陈曦(科学家)

    陈曦,男,汉族,1976年7月出生于江苏苏州,哈佛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博士。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力学研究通讯和纳米微米力学杂志副主编,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下多功能材料和纳米能源材料两个专业委员会主席,以及材料学部执行委员。

    详情
  • 吴青华

    吴青华,男,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电气科学家。

    详情
  • 吕敏(物理学家)

    吕敏,1931年4月生,中科院院士、核物理学家。历任北京原子能研究所、第二机械工业部九局助理研究员,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核科学技术的试验研究工作,并取得成果。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详情
  • 寺田寅彦

    寺田寅彦(1878年~1935年):物理学者,夏目漱石名著《三四郎》的主人公原型。寺田多才多艺,有“诗情画意的科学家”之称。随笔多以吉村冬彦的“假名”发表,文章晶莹剔透,融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有“洞穿事物本质的超越直感力”。画作以油绘和水彩为主,风格独树一帜。

    详情
  • 鲍勃·诺伊斯

    鲍勃·诺伊斯,美国物理学家。1927年12月12日生于美国爱荷华州伯林顿。1949年获格林尼学院文学士学位,1953年获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78年,被达特默思学院授予荣誉理学博士称号。1954~1956年在菲尔科公司研究部任技术员。

    详情
  • 王鹏飞(物理学家)

    王鹏飞,1920年12月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宁波,大气物理学家,气象史志研究学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中国气象学会气象史志研究会主任。1945年国立中央大学气象系毕业,历任中央气象局工程师,编译室副主任,宣传出版处副处长,南京气象学院气象系副主任,气象物理系主任,名誉主任及院学报顾问。王鹏飞长期从事云雾物理、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天气导变的研究理论。

    详情
  • 戴维·格罗斯

    戴维·格罗斯(David Gross,1941年2月-),出生于美国华盛顿,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家。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物理学教授,卡弗里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br>他是量子色动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并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详情
  • 亨利克·达姆

    亨利克·达姆,丹麦生物化学家、生理学家。由于发现维生素K与此分子在人类生理上的角色,使他获得了194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详情
  • 胡文瑞(物理学家)

    胡文瑞,1936年4月4日出生于上海,流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微重力实验室主任。1958年胡文瑞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流体力学专业;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文瑞早期从事磁流体力学研究。70年代转入日地物理研究,对太阳活动区磁场,太阳耀斑的波动模型,日冕瞬变的活塞驱动理论,日球磁场的三维结构,太阳风加速机制,磁层亚暴的磁流体力学波动模型,地球极区极风的慢MHD激波结构等经典问题提出了一些新概念。在天体物理方面,研究了密度波理论共转奇异性以及非线性不稳定性引起的困难,提出星系螺旋结构的星系激波理论,利用摄动展开求出了射电双源射流的精细结构。近年来从事微重力流体物理研究,对浮区热毛细对流有系统的学术贡献。主持了多项国内的微重力研究计划。

    详情
  • 约瑟夫·冯·夫琅和费

    约瑟夫·冯·夫琅和费(Joseph von Fraunhofer,1787-1826)德国物理学家。夫琅和费从一个光学研究所的工人成为该所的负责人,曾自己设计制造了许多光学仪器,如消色差透镜、大型折射望远镜、衍射光栅等,在当时的物理界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成果。夫琅和费最具影响力的贡献是发现并研究了太阳光谱中的吸收线,即夫琅和费线。夫琅和费集工艺家和理论家的才干于一身,把理论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对光学和光谱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详情
  • M.K.E.L.Plank

    M.K.E.L.Plank(1858.4.23~1947.10.4):出生于德国。他提出了能量量子概念,引入了Plank常数,为建立起旧量子理论、并进而建立起量子力学提供了基础。Plank的量子理论是经典物理与现代物理的分界线。1918年获得Nobel物理学奖。

    详情
  • 理查森(物理学家)

      理查森,1928年因为发现热电子发射定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曾就职于英国 伦敦大学的。热离子学的创始人。

    详情
  • 乔治·西蒙·欧姆(科学家)

    乔治·西蒙·欧姆(Georg Simon Ohm,1789年3月16日——1854年7月6日),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发现了电阻中电流与电压的正比关系,即著名的欧姆定律;他还证明了导体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横截面积和传导系数成反比;以及在稳定电流的情况下,电荷不仅在导体的表面上,而且在导体的整个截面上运动。电阻的国际单位制“欧姆”以他的名字命名。欧姆的名字也被用于其他物理及相关技术内容中,比如“欧姆接触”,“欧姆杀菌”,“欧姆表”等。

    详情
  • 赵政国

    <b>赵政国,1956年12月28日生人,男,汉族,中国科学院院士</b>,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知名的高能物理、实验粒子物理学家,2013年12月增选为<b>中国科学院院士</b>。

    详情
  • 马克斯·冯·劳厄

    马克思·冯·劳厄(Max von Laue,1879年10月9日—1960年4月24日),德国物理学家,1912年发现了晶体的X射线衍射现象,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固体物理学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从此,人们可以通过观察衍射花纹研究晶体的微观结构,并且对生物学、化学、材料科学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就是通过X射线衍射方法得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详情
  • 陈晓非

    陈晓非,男,1958年2月出生于辽宁省本溪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学教授,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从事地震波传播理论及震源理论研究。 2015年1月,当选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首批会士。 2015年12月,当中国科学院院士。

    详情
  • 威廉·维恩

    威廉·维恩(Wilhelm Carl Werner Otto Fritz Franz Wien,1864年1月13日—1928年8月30日),德国物理学家,研究领域为热辐射与电磁学等。1911年,他因对于热辐射等物理法则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火星上有一个陨石坑以他的名字命名。

    详情
  • 陈运泰(物理学家)

    陈运泰(1940年8月10日-),出生于福建厦门,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从事地震波和震源理论的研究,提出了大地震震源过程中“质量迁移”“震前蠕动”等新观点。

    详情
  • 闵乃本

    闵乃本(1935年8月9日-2018年9月16日),出生于江苏如皋,毕业于日本东北大学,晶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其从事晶体生长、晶体缺陷与晶体物性研究,提出了“介电体超晶格”的概念,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奖项,代表著作有《晶体生长的物理基础》等。

    详情
  • 哈密顿(数学家)

    哈密顿(William Rowan Hamilton,1805年8月4日-1865年9月2日) ,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毕业于三一学院,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

    详情
  • 钱学榘

    钱学榘(1914年-1997年),出生于浙江杭州,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空气动力学专家。钱学榘是钱学森堂弟,钱永佑、钱永健父亲,拥有许多航空技术专利,曾任美国波音公司的工程师。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Liú)之后。

    详情
  • 科昂·塔努吉

    科昂·塔努吉Claude·Cohen~Tannoudji,1933~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法国物理学家,生于君主坦丁。1962年获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博士学位,毕业后继续在物理学系工作,任研究科学家,同时在巴黎第六大学执教,1973年后在法兰西学院执教。他和师范学校的同事们扩展了朱棣文和菲利普斯的工作,成功地解释了一种表面上的理论偏差,并研制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一些新机构。1995年,他们把氦原子冷却到了比绝对零度隔出不足一千八百万分之一度的温度,相应的原子速度为约每秒2厘米。与朱棣文和菲利普斯因研究出了利用激光将原子冷却到极低温度的技术,而共获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发展的技术可作多种其他实际应用,例如可用于建造原子钟和其他各种准确度极高的仪器。

    详情
  • 阿卜杜勒·萨拉姆

    穆罕默德·阿卜杜勒·萨拉姆(1926年1月29日-1996年11月21日)是巴基斯坦理论物理学家。由于“关于基本粒子间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的,包括对弱中性流的预言在内的贡献”,萨拉姆与谢尔登·格拉肖、史蒂文·温伯格共同获得197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是第一个得到诺贝尔科学奖项的穆斯林。

    详情
  • 朱国瑞(院士)

    台湾物理学家,致力于高频电磁波物理与新型毫米波源之研究二十年,研究成果丰硕深受国际重视,亦对教学传承多所投入,使台湾在世界相关领域研究中占一席之地。

    详情
  • 胡宁(物理学家)

    胡宁(1916年2月11日-1997年12月26日),出生于江苏宿迁,毕业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家,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span>胡宁早年致力于流体力学中湍流理论的研究,中国基本粒子理论和广义相对论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主要代表作有《电动力学》《场的量子理论》。</span>

    详情
  • 基普·S·索恩

    基普·S·索恩(Kip Stephen Thorne,1940年6月1日-),出生于美国犹他州洛根,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加州理工学院费曼理论物理学教授,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奠定了引力波探测的理论基础,开创了引力波波形计算以及数据分析的研究方向,并对LIGO仪器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详情
  • 张贻惠

    张贻惠(1886年——1946年),物理学家、教育家。首先在国内高等院校开设原子构造论课程(即原子物理学)。率先编译出版科学丛书,将科学思想推广于社会。为创建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和对该校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还对1933—1934年的全国度量衡统一工作起了积极的宣传和推动作用。

    详情
  • 郭爱克

    郭爱克,1940年生于辽宁沈阳,神经科学和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65年郭爱克毕业于莫斯科大学,1979年获慕尼黑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郭爱克从事视觉信息加工、神经编码和计算神经科学研究。

    详情
  • 菊池正士

    菊池正士(1902年8月25日~1974年11月12日,日本核物理学家,他最早发现了电子显微学中出现的菊池花样(Kikuchi patterns),并给出了正确的理论解释。

    详情
12下一页

人气榜

  • 1菊池正士
  • 2亨利克·达姆
  • 3吴青华
  • 4马克斯·冯·劳厄
  • 5远藤誉
  • 6维维亚尼(数学家)
  • 7理查森(物理学家)
  • 8张翔(校长)
  • 9格里马尔迪(物理学家)
  • 10戴维·格罗斯
友情链接 演员明星行业人物科学人物体育明星历史人物商业人物著名人文著名文学军事名人艺术名人简历模板PPT模板合同协议
关于我们撤稿声明联系方式版权声明文章投稿 网站地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搜索结果仅供参考,不保证100%准确性,如有侵犯到你的权益,请来信告之,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本站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Copyright 2005-2021 www.92mx.com 九爱明星网 ICP备案号:黔ICP备2021007542号